2025年3月2日,太原美术馆迎来了一场思想与艺术的盛宴“与道俱往——李有行体系在艺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太原美术馆和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共同主办。陆贤能、李德仁、王如何、王安禄、王学辉、郭普庆、赵慧、裴文奎、介子平、刘维东、孙海青、乔亚丁、赵嗣成、吕林健、王时敏、王玉文、吴玉文、栗强、刘卓、李烽、史圣洁等众多美术界、高校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代表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李有行先生作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先驱,早年留学法国,归国后致力于艺术教育与创作。他创立的“限色”色彩教学体系在国内首开先河,被誉为“东方色彩大师”。李有行体系不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卓越成就,更以其独特的哲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研讨会伊始,太原美术馆馆长殷卫东首先介绍了陆贤能老先生画展的筹备与展出情况。殷卫东表示,此次画展以“气涌沉山”为主题,展出了陆贤能老先生多年来的艺术创作精品,充分展现了李有行体系的传承与发扬。画展不仅是对陆老先生艺术成就的展示,也为本次研讨会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背景和实践案例。

本次研讨会由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刘东霞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刘东霞首先介绍了研讨会背景及意义。她表示,李有行创立的“限色”色彩教学体系在国内首开先河,被誉为“东方色彩大师”,并以其独特的哲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陆贤能老先生作为李有行体系的传承者和践行者,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和教学实践,将李有行体系的精髓不断传承和发扬。此次陆贤能老先生画展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深入探讨李有行体系提供了绝佳契机。本次研讨会旨在审视李有行体系的核心理念,探讨其在艺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推动学校教学的创新与进步,同时也将我们的艺术教育特色更好地传达给社会。

随后,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郭普庆为研讨会致辞。郭书记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学院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他指出,陆贤能老先生作为学院美术学科的创始人,倾其一生投身艺术教育事业,实践“李有行体系”,培养出众多在艺术领域大放异彩的杰出人才。同时表示,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 “李有行体系”,传承李教授的教育理念与艺术精神,全力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培育更多优秀艺术人才。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在李有行艺术体系中,陆贤能老先生作为重要的传承发展者,既承袭了李有行对绘画本质的探索精神,又融汇传统笔墨精髓与当代绘画思维。他创造性地将传统笔墨与色彩归纳的运用技巧熔铸一炉:以传统笔墨为骨,保持东方艺术的气韵内核;以分色归纳提炼物象本质,彰显绘画思维的理性之美;最终借墨彩构成统摄全局,在抽象与具象的辩证关系中达成视觉张力的平衡。这种多维度的艺术语言突破,既延续了李有行体系的核心理念,又在绘画技法和审美维度上拓展出更具当代性的表达范式,印证了该艺术体系开放包容的生命力。陆贤能老先生在李有行艺术体系上的继承和发展,本质上是山西美术传承在时代语境中的创造性重组。
陆贤能老先生介绍了自己与李有行先生的艺术传承。他谈到,李有行艺术体系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教学与创作系统,其核心在于打通中西艺术壁垒,将西方色彩科学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相融合,构建起具有东方审美特质的现代艺术语言。其创立的绘画技法突破了传统的绘画程式,为现代中国画创新开辟了理论路径。
研讨会的最后环节,陆贤能老先生与栗强老师分别向学院捐赠了各自的代表作品。太原理工大学美术馆馆长吕林健代表学院向两位老师颁发了收藏证书。两位老师这一慷慨之举不仅体现了两位艺术家对母校的深厚情感,也开创了山西省美术界个人作品批量公益捐赠的先河,为后续相关活动提供了宝贵范例与借鉴经验。学院将妥善保管这些作品,并在适当的时候举办校友作品收藏展,以展示学院的艺术传承与发展。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李有行体系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艺术教育未来发展的展望。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李有行体系的核心理念在当代艺术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应将这一体系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推陈创新,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使其在艺术教育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
初审:李烽
复审:刘东霞
终审:郭普庆